說到長壽湖的歷史,長壽人經常引以為榮的一件事情是:周恩來總理的六十周歲生日,是在咱們長壽湖度過的。
1958年3月5日,周總理和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李先念一行來長壽湖視察。周總理出生于1898年3月5日,視察長壽湖的這一天,正好是他的六十周歲生日。
長壽湖,這個具有獨特長壽文化元素和人文歷史底蘊的名字,居然神奇地與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的六十大壽緊緊聯系在一起,實在是太神奇了。
六十周歲,一輪甲子,歷來被視為大壽,按照常理,都會大操大辦,更何況周恩來是共和國總理。不知原委的人會感到不解:周總理的六十大壽怎么會到長壽湖來度過呢?難道周總理是專程到長壽湖來舉辦生日慶典不成?
其實,周總理在長壽湖度過六十歲生日,完全是歷史的巧合。
為三峽工程而來
眾所周知,周總理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但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稱號:當代大禹。
共和國成立后,周恩來總理躬親治水,除害興利,功在當代,澤及萬世,是當之無愧的禹之傳人。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特別重視兩件事:一個是“兩彈一星”科技攻關;一個是大江大河綜合治理。1972年11月21日,身患癌癥,自知來日不多的周恩來在長江葛洲壩工程匯報會上意味深長地說:“二十年來我關心兩件事,一個上天,一個水利。這是關系人民生命的大事,我雖是外行,也要抓。”
周總理為什么要視察長壽湖?這到底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這是很多人關心的事情。
簡單地說,為三峽工程尋求借鑒,為治理長江總結經驗,這就是周總理視察長壽湖的真正原因。
治理長江水患,是周恩來異常關注的國計民生。建國初興修荊江分洪工程,意在解決“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問題,但卻不是治本之策。特別是1954年的長江大洪災,受災人口達1880萬人,死亡33000多人,京廣鐵路不能正常運行達百日之久。
只有修建三峽大壩,迎頭攔蓄、調節汛期從長江上游涌來的洪水(占長江中游洪水來量的70%),才能從根本上防止洪水可能釀成的大災難。這就是黨中央、國務院治理長江水患的共識和決心。
周恩來曾說:“講起1954年長江洪水,大家總有點談虎色變,總是希望快一點進行長江的根治。”為此,周恩來把三峽工程看成長江防洪與水電建設的治本之策,提上了國家的重要日程。
1956年6月,毛澤東在《水調歌頭·游泳》中寫出“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的浪漫名句,用特殊的形式肯定了治理開發長江的戰略重點在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是人類治水史上的壯舉,是共和國的頭號工程,工程量大,牽涉面廣,且存在一定風險,必須舉全國之力,必須遵循科學規律,那么,這項工程由誰來負責最合適呢?
1958年1月,在中央南寧工作會議上,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由周恩來主持治理長江,負責三峽工程。
1958年2月26日至3月5日,為研究治理長江規劃、察勘與選擇三峽工程壩址,周恩來偕同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李先念帶領國家有關部門、有關省的負責人和中蘇專家、工程技術人員100余人,乘坐江峽號客輪(后來改為東方紅號),從武漢溯江而上,對長江進行實地考察。
這是一次規模大、時間長、影響深遠的實地考察。
這次考察的重點是三峽工程,起點是武漢,終點是獅子灘、長壽湖。
周恩來一行先后考察了荊江分洪工程、南津關壩址、三斗坪壩址,并在船上主持召開三峽工程的論證研討會。
考察獅子灘電站
1958年3月5日凌晨,溯江而上的江峽號客輪抵達長壽水域,停靠羊角堡碼頭。
岸邊,近10輛小轎車和一輛大客車一字排開,停穩在沿江公路上,靜靜地等候著。
早上7點半左右,天色剛亮不久,周總理一行冒著寒冷的江風走下客輪。車隊迅速離開碼頭,沿著龍溪河岸邊,穿過彎彎曲曲的公路,向著獅子灘電站進發。
獅子灘電站是國家“一五”計劃期間由蘇聯援建的156個大型項目之一,當時被譽為“新中國水電建設中先開的第一朵鮮花”,是新中國水電工業的搖籃,在共和國水電發展史上舉足輕重,影響重大。
經過一個小時的跋涉,車隊抵達獅子灘,在電站110千伏變電站公路邊嗄然而止。
這天,天氣晴和,春意盎然。周總理下車后,環顧一下四周,快步走向迎候的人群。周總理身著藍色舊中山裝,腳穿黑色舊皮鞋,笑容滿面,精神煥發,滿臉的謙和慈祥。周總理首先和長壽發電廠黨委書記李捷握手,李捷趕緊向總理介紹在場的電站其它負責同志。總理向電站同志連連問好,接著向大家逐一介紹副總理李富春、李先念、水利電力部副部長劉瀾波、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等領導同志。在介紹重慶市委書記任白戈時,總理有趣的說:“這位就用不著我來介紹了吧?你們已經熟識啰 !”大家不禁輕松地一笑。
見面完畢,周總理一行開始視察生產現場。周總理從升壓站進場,邊聽、邊走、邊看、邊點頭,聽說10.5千伏發電機出線電壓升高至110千伏輸送到重慶地區支援社會主義建設時,總理說:“很好!你們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貢獻!”
在中央控制室,總理進門就深情地說:“啊!我們來到了自己建成的自動化電站啦!”周總理滿面笑容與工人們握手,不時詢問,見設備新穎,運行正常,很高興地說:“你們的生產很重要,沒有電就搞不成社會主義建設。今后我們還要進行大規模的水電開發建設,你們要為國家培訓出更多的技術人才,支援社會主義建設!”
在發電機層,總理從1號機視察到3號機,微笑著向值班工人游來華3次伸去溫暖的手,游在總理面前拘束不安,工作時手上沾有機油,不敢大膽同總理握手。周總理從介紹中知道電站的機電設備除調速器是瑞士生產的外國貨外,其余主輔機全部是國產時,興奮地說:“好得很!事實證明中國工人階級是非常聰明能干的,外國人能夠辦到的事,我們一定能夠辦到,外國人辦不到的事我們也能夠辦得到!”
從升壓站、主控室、發電機層到水輪機下部入孔層視察的全過程,總理情緒飽滿,精力充沛,行動穩健,熱情洋溢,談笑隨便,無拘無束,使人無限敬仰!
當總理從4號機外洞緩緩走向大門時,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幾十名工人滿懷激情地高喊:“總理好,總理辛苦了!”總理舉手向大家致意,同工人們一一握手,大聲說:“工人同志們,你們辛苦了!你們生活在山溝,常年堅持在生產、工作崗位,為建設社會主義,改變我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作出了貢獻,你們的責任重大,毛主席感激你們!我感激你們!四川、重慶、長壽的人民感激你們!”
長壽湖畔六十大壽
周總理一行離開獅子灘電站后,來到了風光如畫的長壽湖。
長壽湖是修建獅子灘電站,截斷龍溪河水流而形成的大型人工湖。這時,已經成為一個以養魚、種果為特色的大型農場——長壽湖農場,當時是中共重慶市委下放機關干部勞動鍛煉的一個基地。
碧波浩渺的人工湖,波光鱗鱗,浪拍壩堤,遠山環抱,群島錯落,飛鳥低翔,周總理放眼望去,喜形于色。
周總理沿著長壽湖大壩頂部通道緩行,長壽湖農場領導向洛新、羅廣斌、盧子英等同志快步迎上前去。總理和大家一一握手,還詳細地詢問著每一個同志的名字。
當總理知道長壽湖住有重慶市的第一批下放干部后,他不顧旅途疲勞,在百忙中詳細聽取了農場黨委的匯報,熱情探望了下放干部。
一見面,總理就十分關切地問:“你們來這里有多久了,過得慣嗎?”
黨委書記向洛新同志回答了總理的提問后,接著向總理匯報了農場的基本情況。總理邊聽邊點頭:“農場有規劃嗎?”
向洛新同志把農場規劃地圖拿了出來。圖很大,只好鋪在地上觀看。此時已是春天,湖上還時時吹過來一陣陣微微的和風。為了避免地圖被風吹跑,總理隨手撿了幾塊碎石,壓在地圖的四角上。隨后,總理和其他領導同志們都一起蹲了下來,興致勃勃地邊看邊問……
總理:“水庫里有島嶼嗎?”
“有很多島子,可耕地有兩千多畝。”
總理:“都是荒地嗎?”
“是熟荒地,修水庫時,農民都遷走了。”
總理贊許地說:“你們去把它開出來,很好!”
總理看到地圖上的水域很大,又問:“有多大的水面?”
“7萬多畝。”
“你們一年可以產多少魚?”
“今年計劃是40萬斤。1962年以后可達年產400萬斤。”
“兩千噸一年,不少呀!”
接著,總理又問:“這兩個島是你們的嗎?”
“是農業合作社的。一個叫安順寨,一個叫人頭山。”
總理還耐心地指示說:“農民的生活問題要處理好,要保證附近農民的收入。”
聽了匯報,看了地圖,總理站起身來。正好重慶市委書記任白戈同志來到了總理身邊。總理望著萬頃碧波,手指著遼闊的湖面,說:“白戈同志,你不用再給我做宣傳工作了,你們農場真是個好地方啊!”
這時,農場黨委的同志忙向總理匯報,農場將來還打算在湖邊蓋些房屋,作為市里退休職工療養的地方。總理聽了后,笑著說:“這樣很好。將來我老了,就到這里來落戶,你們歡迎不歡迎?”沒等回答,總理接著又說:“你們都是這里的勞動者;只有參加過勞動的人才有資格,我沒有資格呀!”
人們請總理在大壩上攝影留念,總理便對大家說:“來吧,大家一起照。”
總理在大壩上與黨委的同志一起攝影留念后,轉回獅子寨——當時農場場部所在地時,全農場的同志都已經知道總理來了。“周總理來啦!周總理來啦!”大家興高采烈,奔走相告。
總理探望下放干部這一喜訊,使整個農場一下子沸騰起來了!人們熙熙攘攘,說說笑笑,一口氣上了高高的獅子寨。一雙雙盼望總理的眼睛,睜得大大的。
這時,總理正在十分簡陋的場部辦公室稍事休息。很快,總理健步來到歡呼的人群面前,向大家頻頻招手。幾百人一下子歡聲雷動,使勁地鼓掌,盡情地歡呼!
大家都很想聽到總理講話,總理笑了笑,說:“不講話了,大家一起照張相吧!”
總理邊說邊走到人群當中。在總理的四周,人們自動地圍成了一個圓圈。圓圈的中心放著幾張椅子,總理揀旁邊的一張椅子就了座。一會兒,李富春、李先念等幾位領導同志,跟著也走了過來。他們都請總理移坐到正中,總理卻謙讓不肯,很風趣地笑著說:“誰叫你們不先來!”然后,他又指著湖北、湖南兩個省委書記,對大家說:“他們才是難得來的遠客呀!”
這幾百名下放干部,多數是新中國成立前后參加革命的年輕人。其中,還有不少是第一次離開家的年輕同志!這時有幾個年輕女同志最擠在總理身邊,爭著向總理問好,總理也就不斷地詢問起她們在勞動中的情況來。
“把手伸給我看看。”這個女同志細白的手上,已經被鋤把打起了血皰。總理端詳著她的手說:“還不行呀!”
“我才來幾天。”她回答說。
“呵,是才開始。不要緊,過幾個月,長起繭疤就好了。”
接著,總理轉問另一個看起來年紀更小的女同志:“你離開家哭鼻子沒有?”
“沒有!”女同志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說。
總理聽了這個女同志的回答后,爽朗地笑了。
擠在總理另一邊的,有一個來自市委機關的女同志。她雖然不是四川人,但卻能夠講一口較好的四川話。她正在田間勞動,一聽到總理到來的喜訊,來不及換下勞動服裝,取下頸項上擦汗的白毛巾,就急忙趕來了。
這時,總理轉過來問她:“你是四川人嗎?”
“我是上海人。”
“你的四川話講得蠻好的,你到四川多久了?”
“那是1949年,我參加西南服務團來的。”
“你為什么又到這個農場來了?”
“我是下放干部,是來這里勞動鍛煉的呀!”
總理又笑了,大家又大聲地笑了。接著,總理意味深長地對大家說:“拿筆的手應該開滿繭花,從機關來要習慣勞動的生活啊!”
快到中午吃飯時間了,周總理專門給工作人員打招呼,吃飯要簡單,只吃工作餐。當天餐桌上最好的菜,就是工作人員專門在長壽湖上游打撈的鯽魚。
事后得知,周總理視察獅子灘、長壽湖這天,正是他的60周歲生日。
臨別之際揮毫題詞
午飯后,總理又匆忙回到獅子灘水力發電工程局(時為中央燃料工業部獅子灘水力發電工程局,負責獅子灘電站的施工建設,今為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所在地。
為了驗證獅子灘水電站的工程質量,周總理沒用任何防護用品,查看了設置在50多米高的堆石壩底部長一公里多的廊道。從廊道出來,他查看了水輪發電機組,向有關人員詢問了發電機運行情況和發電量。
在工程局,周總理一行全面聽取了綜合開發利用龍溪河水力資源的工程匯報,對獅子灘水電站系統工程質量優良,提前計劃一年竣工投產、節約建設資金,對上硐電站先期續建完成投產,對正在續建施工的回龍寨和改建施工的下硐兩個電站可按計劃于1959年發電等表示滿意,因而題詞:“為綜合利用四川水力資源樹立榜樣,為全面發展四川經濟開辟道路。”
李富春、李先念副總理題詞:“為長江綜合開發,開辟了道路,為四川的國民經濟的發展服務。”
隨后,周總理一行到上硐電站壩端視察就地采用條石漿砌的重力滾水攔河大壩,看望工程局勞動模范,最后視察回龍寨電站建設工地以后,連夜乘船趕到重慶。
長壽湖的示范效應
人們也許會問,周總理視察長壽湖是因為三峽工程而來,那么這次視察對三峽工程建設有什么影響呢?這里有必要對周總理視察長壽湖后,對三峽工程建設作出的安排做一個交待。
1958年3月6日上午,周總理在重慶主持討論這次實地考察的《總結紀要》(即為中央文件寫的草稿)。
當天下午,周總理為三峽工程現場考察會作了總結講話,提出了三峽工程建設“統一規劃,全面發展,適當分工,分期進行”的十六字原則,強調要解決好遠景與近期、干流與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工程以及水火電結合等問題。這次講話集中了各方面積極有益的意見,既肯定了修建三峽工程的必要性,又指出了要防止片面看待三峽工程的錯誤,是三峽工程決策中的一份重要文獻。
1958年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工作會議。23日,周恩來作了《關于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報告》。此前,周恩來還向毛澤東作了口頭匯報。會議討論并同意周恩來的報告,形成了《中共中央關于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意見》。4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予以批準。
獅子灘水電站的成功經驗,讓周總理看到了長江支流梯級開發的廣闊前景,并由此逐漸形成了治理長江必須防洪、發電、航運、灌溉、水產“五利俱全”的指導思想,成為三峽工程建設的一個重大原則。
歷史已經證明,獅子灘電站就是三峽工程的試驗和縮影;三峽水庫,就是長壽湖的擴展和放大。獅子灘、長壽湖,是長江綜合治理開發的嘗試;三峽工程、三峽水庫是長江綜合治理開發的偉大工程。
“為綜合利用四川水力資源樹立榜樣,為全面發展四川經濟開辟道路。”正如周總理題詞的高度肯定一樣,長壽湖集防洪、發電、航運、灌溉、水產、果業、旅游七大功能為一體,的確堪稱新中國水利史上的成功典范。
2011年5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