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旅游與文化研究院一行考察了位于我縣寶鼎山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大智和尚塔。
大智和尚塔坐東向西,條石砌成;墓塔基底座為八方形,均有精致浮雕。通高5米,為八方造型,下大上小,中間為四層翹檐。共分5個部分:第一層塔基、第二層正面陰刻有“師誕于康熙四十八年臘月望月四□王行道十□□于月日湼磬正取巽山乾向”;背面陰刻有:“第四十世大智祖能大和尚靈□□不孝門徒福圓百拜禮”、第三層正面陰刻:“遺履”二字、第四層正面陰刻:“儼然”二字、第五層浮雕羅漢一尊、第六層為錐形塔剎。塔后、左、右三方均有石護欄,后面還有碑文、墓聯、浮雕等。石門的兩邊還有浮雕石屏風、石柱、塔聯等。塔下是一直徑和高均為1米的墓室,有兩扇石門關住墓室,門前還有兩把石鎖。大智和尚火化后,其骨灰存放于塔下的墓穴中。塔前是一半圓形石鋪的拜臺。
長壽老八景之一,菩提山有明僧大智鑄鐵柱1根,長16米有余,高插峰頂,燃燈于上,夜間燈光四射,遠近可見。重慶旅游與文化研究院考察的目的是探究墊江和長壽大智佛教的歷史淵源。
據悉,大智塔是我縣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墓塔建筑,造型精美,對于研究重慶地區和墊江佛塔建筑、佛教文化、書法、繪畫、石刻藝術及墓葬習俗具有較高的價值。
2015年03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