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之為物,德質高美;牛之于人,貢獻甚巨。牛不僅滿足人類生存之需要,還與人類共創(chuàng)文明,更可啟迪人類修養(yǎng)心性。
牛是人類健康的保障。人類的生存繁衍、健康長壽,牛一直在無聲無息地奉獻著。眾所周知,喝牛奶食牛肉之種族無不體格強健,活力四射。牛奶是最好的營養(yǎng)食品。“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已成至理名言。戰(zhàn)后日本國民身體之突變強壯,很大程度上利益于牛奶的功效;由于國人普遍缺鈣,時下補鈣風起,何種方法補鈣最佳,營養(yǎng)學家疾呼:每日一杯奶,相伴到永遠!牛肉是公認的美味佳肴。天南地北,通都陋巷,隨處可見標新立異的牛肉館,牛頭懸門、牛肉積案、牛雜喧鍋、牛味撲鼻,滿街食客如潮涌,抹嘴盡道牛肉鮮,食牛肉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時尚。
牛是勞動人民的化身。牛的身上閃現(xiàn)著勞動者的影子,記錄著勞動者的悲歡,蘊含著勞動者的情懷。躬耕壟畝,勤苦連年;拓荒郊野,任勞任怨;負重跋涉,不畏艱險;擠奶草棚,心甘情愿;奉養(yǎng)粗劣,不計長短。牛的形象,就是勞動人民的形象;牛的品德,就是勞動人民的品德。古代有牛郎織女的傳說,牛郎乃勞動群眾的代表,其德如牛,情動上蒼,織女下嫁,喜鵲搭橋,千秋佳話昭示一個真理:勞動者最光榮,勞動者最偉大。
牛是社會進步的功臣,人類文明史冊,多少寫牛篇章。世界幾大文明古國,哪一個沒被牛踩下深深印跡;歐美諸多發(fā)達國家,養(yǎng)牛早已成為支柱產(chǎn)業(yè)。翻開五千年中華歷史,更是牛氣盈卷、牛影滿眼、牛聲悅耳。遠古先人刀耕火種,饑餓寒凍,困擾生存,社會發(fā)展,步履遲緩。到了春秋戰(zhàn)國,歷史的長河突起驚天波瀾,天下諸侯爭雄,百家爭鳴,學說蜂起,人杰輩出,造就了在中國思想文化中主導潮流的孔孟老莊,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上陡然聳立起一座雄偉奇美的山峰,其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堪稱空前絕后。究其根源,是牛耕技術在春秋時期的運用推廣,促使生產(chǎn)力實現(xiàn)了一次質的飛躍,隨之引發(fā)了一場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深刻變革。直到今天,牛仍然在廣袤的田野上恪盡職守,默默耕耘。可以這么說,人類文明的豐碩成果,浸潤著牛的辛勤汗水。
牛是人類修身的鏡子。以銅為鏡,以史為鏡,又何妨以牛為鏡。人牛相處長久,德性相互交融,牛德之美,堪為人師。牛的吃苦耐勞,樸拙沉穩(wěn),溫良恭儉,堅毅隱忍,剛勇威猛,渾厚大氣,都是千百年來修成的至美大德。不過,最能代表牛的品德、顯示牛的風范的,卻是牛雖然功德豐美,但任何時候都勤勞如恒,憨態(tài)依舊,不矜不伐,深藏若虛,有寓雄奇于淡遠之中的高情卓韻,誠為一種極高的精神境界。人們如能將這些美德學習繼承、發(fā)揚光大,則修身、治國、齊家、來天下之道盡在其中矣。當然,牛亦有其弱點、弊端,學牛者自當揚其長避其短。立身處世,斷不可當笨牛、學蠻牛、做犟牛、耍橫牛;待人接物,切不可鼓牛眼睛、使牛脾氣、鉆牛角尖、翹牛尾巴。倘能真心作牛馬走、為孺子牛、效負重牛、當拓荒牛。多幾分牛的謙卑態(tài)、平常心、淡遠懷、灑脫氣,則茫茫大千世界,何患美德不修、真性不守、牛耳不執(zhí)!
牛之心性美矣,牛之風骨偉哉。方今百業(yè)正舉,尤需牛德之才。善學牛者,必能得真諦,悟妙道,受益終生,其樂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