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中秋別有懷
——我的紐約中秋之夜
月圓如輪,月華如霜。桂影嬋娟,天朗氣清。家人團圓,其樂融融。這是中國人心目中理想的中秋月夜風情畫。
在我的記憶里,團聚也好,獨處也好,年復一年、大同小異的中秋情景,幾乎沒有留下什么特別印象。然而,卻有一次不同尋常的例外,在我腦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跡,那就是我的紐約中秋之夜。
2006年9月末,我因公赴美國考察報刊圖書出版業。在連續幾天的緊張行程后,10月6日晚上,我下榻于紐約郊外一個森林環抱、花影搖曳的酒店。匆匆飯畢,與同伴漫步閑談于酒店花園平整光潔的小徑上,盡情呼吸北美大地裹著花草芳香的純凈清涼的空氣,疲憊的身心頓覺一爽。忽然,同伴提醒我,這一天是中秋。我抬頭一望,只見圓月分輝,明河共影,秋云數片,縹緲天際。頓時,曾經誦讀過的中秋名篇佳句,從腦海里奔涌而來。立刻,我的心仿佛長出翅膀,如閃電般跨越浩瀚無垠的重洋,向著我魂牽夢縈的地方飛去。
夜已很深,窗外蟲聲唧唧,更顯出旅店的寂靜冷清。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整個腦子忽而中國,忽而美國,忽而重慶,忽而紐約,無序地徘徊飄蕩于太平洋的飆風狂浪之間。
那一夜,我特別想家。家鄉,親人,老師,朋友,同學,同事……讓我感情棲息寄托的一切一切,都顯得異常珍貴,又異常敏感,重重地撞開了我的情感閘門。“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陶淵明的詩句讓我感從中來:人生短促,真情難覓。此時此刻,月圓花好卻人在異邦,我的所愛所思,都被遠遠阻隔在茫茫滄溟之外。此景此情,讓我刻骨銘心的思念陡然少了一份溫馨浪漫,多了幾許蒼涼凄婉。夜深人靜中,這種復雜的情感化成了一首《紐約中秋感懷》:“異國無端逢滿月,旅愁偏逐月華升。謀生久作飄零客,懷遠翻牽寂寞心。病篤雙親愧奉少,書荒稚子苦離頻。今宵底事銷魂甚,家阻滄溟云霧深。”詩成,字斟句酌,默念一過,感覺如釋重負,身心大為放松。
思緒飛翔,一個新的問題又開始盤旋于腦際:美國何以如此強盛,中國怎樣才能富強?
幾天來的直觀感受,不斷提醒自己,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絕非憑空臆說。別的不說,就說交通吧。美國城市之間的來往,一般以空中巴士為主,而非以火車、客車為主,像舊金山、洛杉磯、拉斯維加斯、紐約、華盛頓等大城市的機場,白天晚上都人流如潮,飛機一架跟著一架呼嘯升空,又一架接著一架在空中排隊等候降落,真是蔚為壯觀。走到任何一個城市,都會看到縱橫交織的高速公路上車流如注,令人眼花繚亂。想到考察中看到的種種情景,我不禁問自己:一個建國才230年的國家,為什么這樣繁榮發達?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必須認真研究思考的大問題。我強烈感受到,一百多年前中國先哲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是多么偉大而深刻的治國良策!解放思想,開闊胸襟,拋棄舊見,虛心學習,借石攻玉,對于渴求發展振興的中國人來說,顯得何等必要,何等緊迫!
然而,就在我驚嘆美國的高度發達時,腦海里卻時不時閃現出9.11事件的驚恐畫面。恐怖分子為什么要把矛頭直指美國?我不由得頓生疑問。其實,從白天參觀9.11世貿大廈遺址起,我就一直在尋思這個問題。深夜靜思,我感覺這與美國恃強凌弱的文化基因和咄咄逼人的對外政策有很大關系。如果美國人研究汲取一下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的文化傳統,或許9.11的噩夢完全可以避免。我把這些想法寫成了一首《世貿大廈遺址》:“雄強垂拱威天下,突襲焉知天外來。赴死荊卿成野鬼,摩天樓宇化塵埃。已傷黷武招災禍,豈信修文息怨猜。自古攻心輕戰伐,秦隋祚短只堪哀。”在我看來,中國文化自有其博大精深、獨到高卓之處,美國人應該學習借鑒。
本來,失眠是痛苦的。中秋佳節,人在異國,更是如此。然而,我的紐約中秋之夜,卻讓我備感幸福和欣慰。因為,這個難忘的不眠之夜,讓我對親人、對家鄉、對國家民族的情感,得以激海濤而過濾,逐月光而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