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貴州旅游業圍繞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的戰略定位和建設旅游大省的發展目標,以立體交通格局形成為契機,以100個旅游景區建設為抓手,與時俱進打造貴州旅游發展升級版,加快世界知名、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休閑度假勝地建設步伐,全省旅游業呈現環境優化、實力增強、轉型加快、帶動有力的良好局面。
“十二五”前4年,我省旅游業主要指標以年均23%左右的速度增長,預計2015年全省接待游客可實現3.6億人次左右,旅游總收入可達3500億元左右,分別是2010年的2.79倍和3.3倍,旅游業主要指標綜合排位列全國15位,實現建設旅游大省的階段性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呈現投資提速、主體壯大、實力增強的良好態勢。2013年實施“100個旅游景區建設工程”以來,全省“100個旅游景區”累計簽約建設項目477個,簽約金額2063.09億元,到位資金622.95億元,完成投資689.71億元,建成旅游項目2018個。“十二五”期間,全省5A級景區從2家增至4家,4A級以上景區從18家增至61家,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3家。旅行社從260家增至356家,星級酒店增至349家,旅游客運車輛增至1500余輛,持證導游突破1.2萬人。
發展環境形成合力凝聚、優勢彰顯、環境優化的良好氛圍。《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賦予貴州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的戰略定位。我省組建貴州旅游發展和改革領導小組,把旅游業作為守住“兩條底線”的戰略選擇和全省轉型發展的五大新興產業之一,把旅游景區建設納入“5個100工程”重大平臺統籌推進,把智慧旅游云作為全省首批“7朵云”之一加快建設,成功舉辦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全省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和100個旅游景區建設資金增加到4億,凝聚起推動旅游轉型升級的強大合力,顯著改善和優化了旅游發展環境。
帶動效應彰顯拉動強勁、支撐有力、貢獻突出的產業特征。2014年全省共實現旅游增加值780億元,占GDP比重提高至8.7%,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增至18%左右,旅游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10.5%左右,旅游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強化,對服務業拉動作用更加顯著。在全省1630個村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517個村寨入選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點)20個,2014年全省鄉村旅游收入550億元,帶動社會就業234萬人,受益人數超過470萬人,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和全省同步小康進程。80個景區與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示范小城鎮和城市綜合體互融互連互通,產業聯動和集群效應進一步強化。
時代的腳步已經跨入“十三五”,省委、省政府精心謀劃貴州旅游的未來愿景,提出打造“多彩貴州風·山地公園省”品牌,多彩貴州再次揚帆起航,駛向建設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的新藍海。(記者 張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