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風起云涌,多彩貴州升起“智慧旅游云”——今年10月,國家旅游局信息中心、貴州省旅游局、中國聯通貴州分公司在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上聯合發布《貴州旅游大數據報告》。
國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業評價說,“貴州旅游大數據指數的發布,是貴州省旅游產業發展的一次嘗試。”在他看來,這次嘗試背后的深意,是為貴州旅游大數據綜合指數推向全國奠定了基礎,或將成為推動中國旅游大數據產業前行的重要“腳印”。
今年7月,國家旅游局“旅游大數據庫災備中心”在貴州揭牌,這是我省全面發展大數據產業以來第一個在貴州落地的行業數據災備中心。這一中心的建立,為今后實現多級數據融合和社會大數據的共享探索了新模式,是解決目前旅游大數據發展落地難問題的一次有益嘗試,將對全國范圍的旅游大數據建設和應用提供借鑒。
大數據時代,“智慧旅游”成為旅游業的方向所在。貴州以“后發趕超”的勇氣和決心試航“智慧旅游”這片藍海,一路走來,成果頗豐。
2014年初,我省連續出臺《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若干政策的意見》以及《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提出建設“智慧旅游云”,邁出貴州“智慧旅游”發展路上的關鍵一步。
發展鼓點急,我省迅速廓清方向,揮筆寫就“智慧旅游”發展路徑:政府引導、企業投資、市場化運營模式,建設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營銷三大應用體系和公共技術支撐系統,最終目標將“智慧旅游云”打造成為一項跨業整合面大、強調資源共享、技術協同和綜合效益的系統工程。
“我省‘智慧旅游云’不是傳統的單一旅游信息孤島項目,而是逐步實現數據資源‘聚、通、用’,將數據資源轉化為新型互聯網旅游產品,實現旅游大數據的產業化。”省旅游局局長李三旗一語道破“智慧旅游云”的核心。
聚——匯聚海量數據,打造數據交匯共享平臺。
目前,青巖古鎮、黃果樹、百里杜鵑、大屯堡、荔波樟江、赤水旅游綜合體等10個“智慧旅游云”工程應用示范旅游景區,無線網絡覆蓋、門禁閘機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停車場和車輛監控管理系統、LED大屏、電子商務平臺等信息化系統建設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下一步,“智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將在全省展開。一條信息高速公路正在鋪就,被稱為大數據時代“石油資源”的數據將源源不斷地匯聚“智慧旅游云”。
通——打破景區之間、政府部門、旅游行業間的“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
省旅游局已經開始將全省景區、酒店、旅行社等涉旅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的旅游數據資源納入“智慧旅游云”平臺,建立全省統一的跨地區、跨景區的旅游數據資源交換體系。
用——為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體驗;為政府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旅游管理;促進旅游資源活化為旅游產品、放大旅游資源效益。
在《貴州旅游大數據報告》中,國家旅游局與貴州省政府、中國聯通三方數據深度融合,得出了一組公平、統一、實時、有效的貴州旅游大數據綜合指數,其中包括景區等級指數、適游季節指數、適游天氣指數、景區飽和指數、交通擁堵指數、網上關注指數、客流來源指數和消費能力指數。
“這份報告簡單明了地反映了我省旅游資源運行情況,一方面為政府部門的旅游管理提供依據,另一方面為游客出行選擇目的地提供參考。”李三旗說。
今年8月,貴州“智慧旅游云”創新工程被授予“中國旅游業改革發展創新獎”,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標桿。
遵義縣“智慧旅游”風生水起
本報訊(通訊員 羅華炳)掃二維碼即可到縣內的任何一個景區、可自己選擇喜歡的導游、曬圖發帖全程無線WIFI、景區客流動態實時監測、隨時隨地訂房訂票購票……打造“智慧旅游”正逐漸成為遵義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2014年,遵義縣接待游客4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6.14億元,旅游綜合收入增速25.5%;今年前三季度,全縣旅游綜合收入已達38.01億元。遵義縣副縣長黃東表示,這一切,皆是通過“智慧旅游”線上線下營銷平臺“網”來的成績。
按照“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思路,遵義縣從游客需求出發,通過“智慧旅游”建設,打造吃、住、行、游、購、娛等諸多要素信息共享平臺,擴大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旅游發展形象,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為讓“智慧旅游”實現高端起點、高標規劃、高標準建設,該縣出臺《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把“智慧旅游”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邀請華為、清華同方、鼎游、途牛等知名企業出謀劃策,將“智慧旅游”與“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相互融合,多部門協同作戰,在工作推進、人員調度、資金統籌上共同推進“智慧旅游”建設步伐。
目前,遵義縣已整合各類資金2000萬元投入“智慧旅游”基礎建設,組織本地34家涉旅企業成立遵義市首家縣級旅游協會,借助“智慧旅游”平臺,整合力量培育精品旅游產品、宣傳推介旅游商品。與清華同方公司合作開發手機應用軟件、智能終端,與“愛特購”合作開發“互聯網+特色旅游”茍壩一呼百應系統,在重要景區安裝“智慧旅游”監測系統,設立指揮中心,對進入景區人流、車輛進行監測和分析,從而提升政府管理和決策能力。在酒店管理、電子門票系統和電商平臺中,網上訂房、訂票、土特產品銷售情況一目了然。通過手機APP,為游客提供行程導游、周邊檢索、網上訂購、觀看景區實時視頻等。
立足“智慧旅游云” 我省搭建“旅游信用信息系統”
本報訊(通訊員 荀玲玲)近日,省旅游局組織全省各地旅游行業質量監管負責人100余人,進行“貴州省旅游信用信息系統”(一期)建設項目上線運用專項培訓會。
由省旅游局主導、海南天涯社區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貴州省旅游信用信息系統”,是我省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照國家旅游信用系統建設規范建設。
“貴州省旅游信用信息系統”立足于“貴州智慧旅游云”,通過省市縣分級管理,對旅行社、酒店賓館、旅游景區、旅游客運、導游、領隊等行業市場主體,構建包括星級飯店評定、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業務經營許可、表彰獎勵、行政處罰、涉旅企業及個人信用信息建設動態管理體系,實現市場主體公共信用信息跨部門互聯共享和集中公示,強化旅游行業監管力度,加強旅游市場監管手段,并作為事中事后行業監管的重要參考,接受社會監督。該系統建成投入使用,開啟全國旅游行業運用大數據管理涉旅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的先河。
黃果樹景區漫步“云端”
本報記者 周清
這是當下黃果樹景區建設“智慧景區”的步伐:數據中心二期建設完工、景區免費Wi-Fi系統全面覆蓋、電商平臺運營實現產值近1.8億元,電子虛擬導覽、公共服務系統建設加快推進。這個步伐,讓黃果樹景區成為貴州“智慧旅游”的先行者。
2012年,黃果樹景區啟動“智慧景區”建設。摸著石頭過河,黃果樹智慧旅游有限公司以“一個中心、兩個平臺、十八個應用系統”搭建起“智慧旅游”發展框架。
談起“智慧旅游”,黃果樹智慧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目認為,這一路收獲頗豐。
2014年2月,黃果樹景區線上營銷系統“快行漫游”網上線運行,網羅了從景點信息到訂機票、酒店,從美食到攻略應有盡有。
“于游客而言,只要手機有網絡,基本上可以安排好所有事情,旅途會變得更加愜意輕松。”張目告訴記者。
為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體驗,只是黃果樹景區“智慧旅游”帶來的其中一個好處。
2014年12月,貴廣高鐵通車;今年7月,滬昆高鐵貴陽至長沙段開通運營。銀白色的“箭矢”飛馳而過,黃果樹景區旅游人數大幅度上升。
數據顯示:今年7月至9月,黃果樹景區每天接待游客數量均在2萬人次以上。“井噴式”涌入的游客,極大地考驗著黃果樹景區的管理水平。
這樣的挑戰下,景區交出了一張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單:零安全事故。張目將這一成績歸功于“智慧景區”的建設。
黃果樹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監控中心內,遍布景區各處的300個高清探頭將即時畫面清晰地呈現在屏幕上。旅游旺季的時候,這里就是一個指揮調度中心。工作人員根據系統即時反映的景區狀況,及時調度觀光車、引導游客參觀、維持景區秩序。
“我們主動出擊,實行網上預訂門票,避免了游客因信息不對稱過量涌入景區。這樣一方面向游客提供更為舒適的旅程,同時也避免景區超量接待。”
問起“智慧旅游”的最大紅利,張目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數據分析助力景區精準決策。”他向記者講述了“智慧旅游”助力精準決策為景區帶來的最新戰果。
“快行漫游網上長時間的搜索以及消費數據累積,我們發現游客對黃果樹及其周圍景點的搜索關注度很高,這已經清楚地說明了游客的旅游需求。”根據這一需求,景區12月12日推出以“黃果樹+周邊景點”的旅游線路,“上線不到半小時就賣完了。”張目的語氣里滿是喜悅。
“智慧旅游”助力決策,黃果樹景區得出了景區自駕游市場狀況:云南、四川、重慶、廣西、湖南是最主要的自駕游客源市場。
“云南市場以曲靖、昆明、玉溪、昭通為主,所以景區決定在廣告投放時大面積覆蓋這些地方。”張目告訴記者,“數據顯示,重慶已經是黃果樹成熟的客源市場,所以景區對重慶市場以維系措施為主。”
促進旅游資源活化為旅游產品、放大旅游資源效益,是黃果樹景區“智慧旅游”開發的愿景;以黃果樹旅游品牌引領貴州景區抱團出擊旅游市場,是黃果樹景區“智慧旅游”建設的最終方向。
(本報記者 周清)
|